读懂三星堆文化的当代价值
发布时间: 2022-09-28 来源:德阳网 浏览次数: 字体大小: A+ A- 打印

德阳市社科联 罗继林

参天之木,必有其根;怀山之水,必有其源。新中国考古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苏秉琦先生认为,中华文明的起源,恰似满天星斗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: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,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、一万年的文化史、五千多年的文明史。”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,要深化古蜀文明、巴文化、三国文化、藏羌彝民族文化等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……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。回望璀璨的历史坐标,关于三星堆之谜,我们既要读有字之书,也要读无字之书。

三星堆文化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生动例证。中华文明博大精深,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,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《蜀道难》一诗中感叹:“噫吁嚱,危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!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”荡气回肠的诗句,勾勒出古人心中的“蜀国印象”。

“沉睡数千年,一醒惊天下。”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,三星堆遗址以规模宏大的古城、严谨考究的功能分区、璀璨夺目的器物群、神秘的造型艺术、恢宏的祭祀礼仪等,穿越千年历史的迷雾,勾勒出浪漫瑰丽的5000年古蜀文明画卷。

三星堆“古文化古城古国”,鲜明的地域文化与中原文化元素相结合,形成了三星堆瑰丽独特的文化特征。从全国范围看,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5000多年文明史的生动例证。我们是这块土地上的文明培育出来的,我们要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,不断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和智慧力量,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。

三星堆文化是构建成德城市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。成都平原自古有“天府之国”的美称。从成都平原古蜀文化的发展历程看,桂圆桥一期(距今5300年—4800年)—三星堆一期或宝墩文化(距今4800年—4000年)—三星堆二三期(距今4000年—3100年)—金沙文化或三星堆四期(距今3100年—2500年)—晚期蜀文化(距今2500年—2300年)。这些文化一脉相承,绵延数千年,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,影响持久而深远。

文化是城市的灵魂。这些标志性文化遗迹,大都在成都与德阳,是成都平原古蜀文化的核心区域。两地地理相近,山水相连,人文相亲,文化同源,这是成德同城化的助融剂,更是新时代成德同城化发展的共同文脉。

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是德阳“敢为人先”的精神源头。威严肃穆的神像、沟通天地的神树、神秘诡谲的神坛、纵目千里的面具、奇奇怪怪的人像……只有想不到,没有做不到。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,超过了我们的想象。三星堆文化精华的源头活水,滋养着当代德阳人的精神气质,润泽着当代德阳人的品德修养,孕育出德阳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。

德阳是中国改革的发源地之一。1978年广汉金鱼公社在全国第一个实行“包产到组”责任制,1980年广汉向阳在全国第一个摘掉了人民公社的牌子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德阳以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,创造出了无愧于历史、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,德阳的面貌、德阳人民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。

追求卓越的“工匠精神”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基因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。”并把“工匠精神”内涵概括为: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、追求卓越。“工匠精神”在三星堆得到了充分体现,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“高大上”祭祀用器,创造出许多世界纪录。有世界上最早、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;世界上最大、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(铜像之王);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纵目人像等等。其铸造工艺精湛、花纹雕刻繁缛,器形华美庄重,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。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(《左传》)三星堆青铜器是3000多年前的“国之重器”。

“古蜀文化名城,装备智造之都。”古老绚丽的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在德阳大地上交相辉映、珠联璧合,共同构成了城市的亮丽底色。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,全国唯一的“联合国清洁技术与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”,世界最大的大型铸锻钢制造基地。小平同志曾代表党中央赋予德阳这座城市初心和使命,小平同志指出:“德阳的工业是国家的大工业……这是机械工业之母——母机工业。”可以说,德阳的工业就是当代中国的“国之重器”。从“古蜀文化名城”到“装备智造之都”,远古与现代交汇,传统文化点亮“匠心”,“工匠精神”一脉相传,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,也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基因。

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,必须坚持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我们相信,绚丽多姿的三星堆文化必将为文化自信不断厚植历史根基、提供历史滋养,也必将为德阳未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。



责任编辑:涂策
更多新闻扫码关注德阳日报公众号